来源: 和讯名家 发布于 2019-12-11 11:13:59
2017年以来,陆陆续续有60余座城市加入了“抢人大战”。从南到北,从一二线城市,到三四线城市,本轮的城市竞争无论规模还是范围都堪称是一场“大战”。究其原因,是我们面临的年轻人口断崖式的下跌和老龄化速度的加快。“00后比80后少了约7200万”,“预计2050年65岁以上人口达到3.6亿,约占人口总量四分之一”。这些数字足够让城市的管理者焦虑不安,因为他们知道,城市并不是建筑,而是生活那里的人。抢人,特别是抢年轻人,就是在抢生存,抢发展。
这是一个分化的时代,强者益盛,弱者益衰。经济持续上涨的阶段,拿效率换平衡,无非是让赚的多的少赚点。而经济增速逐渐放缓,牺牲平衡求发展,虽然不完全是零和博弈,但是资源在城市间的流动,更多的是此消彼长。人口净流入地区的扩张是在勾画未来。人口流失地区的扩张是在用土地换生存。发展从来就不是均衡的,在城市之间,甚至在城市的内部的不同区域也从未如此。让有效率的地方繁荣,让衰落的地方回归青山绿水,对整体而言反而比强求的平衡要好。
有的城市会繁荣,有的城市会衰落,人口的流动,即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,也加速了城市兴衰的进程。鹤岗的不会是孤例,他只是预示了一个开始。我们已经可以在很多城市看到这样的景象,老城区逐渐萧条,而新城区又在紧锣密鼓的建设。局部是整体的缩影,变化已经在细微处开始蔓延。
发展需要资本,而资本则盯准人们的需求。从生存的角度看,也许三四线城市的现状还不会让住在那里的人们焦虑。但是资本逐利而厌恶风险,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,三四线城市已经大势已去。近两年支撑小城市新区房价的除了一些刚需,更多的是有数套房产的居民卖旧换新的改善性需求。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恰好遇到了一些全国性房企的生存压力。两者一拍即合,抓住了这些改善性需求,让三四线城市的房市出现了回暖的迹象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最大的坑就是错把波动当成了趋势。继续配置三四线城市的新房,只能暂时缓解焦虑而已。
刚需才是将资产配置到房产时需要紧盯的因素。市场已经充分证明了业界在几年前就流传的那句话:短期看货币,中期看土地,长期看人口。有能力的城市管理者已经开始了行动,他们深知,人口就是未来。驾驭资本,要顺大势,逆人心。不要相信偏远的山泉景区,不要相信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的新区。那里没有足够的刚需。